跟师笔记丨5月第1期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模板分享,请查收!
更新时间:2025-05-06

一、跟诊日期:[具体日期]
二、指导老师:[老师姓名]
三、跟诊地点:[诊所/医院名称]
四、患者信息
姓名:[患者姓名]
性别:[男/女]
年龄:[具体年龄]
主诉:反复咳嗽、咳痰3年,加重1周
五、病史采集
1.现病史:
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咳嗽、咳痰,每年冬季加重,多为白色黏痰,量较多。1周前因受凉后咳嗽、咳痰加重,痰色发黄,黏稠难咳,伴有气喘、胸闷,无发热、咯血。
症状表现:咳嗽,咳痰(黄痰、黏稠),气喘,胸闷,活动后加重。
既往治疗情况: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,诊断为“慢性支气管炎”,给予抗生素、止咳化痰药物治疗,症状可缓解,但反复发作。
伴随症状:气喘,胸闷,无发热,无咯血。
生活习惯:长期吸烟([具体烟龄]年),饮酒较少,饮食正常,睡眠欠佳。
近期变化:症状加重,痰量增多,气喘明显。
2.既往史:
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史。
无手术史、外伤史。
对青霉素过敏。
3.家族史:
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。
六、体格检查
1.一般情况:
神志清楚,自主体位,面色稍显暗淡,语声低微,呼吸稍促。
舌象:舌质淡红,苔白腻。
脉象:脉滑。
2.专科检查:
咽部轻度充血,双侧扁桃体无肿大。
肺部听诊:双肺呼吸音粗,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及哮鸣音。
七、中医辨证分析
1.病因:患者长期吸烟,外感寒邪,寒邪化热,痰湿内生,阻塞肺气,导致肺失宣降,从而出现咳嗽、咳痰、气喘等症状。
2.病机:痰湿阻肺,肺失宣降,故咳嗽、咳痰、气喘、胸闷;舌质淡红,苔白腻,脉滑,为痰湿阻肺之象。
3.证型:痰湿阻肺证。
八、指导老师诊疗方案
1.中医诊断:
疾病诊断:咳嗽(慢性支气管炎)。
证候诊断:痰湿阻肺证。
治法:燥湿化痰,宣肺止咳。
2.方药:
方名: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。
药物组成:半夏10g,陈皮10g,茯苓15g,甘草6g,苏子10g,白芥子10g,莱菔子10g,杏仁10g,桔梗10g,枳壳10g,厚朴10g。
煎服方法: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3.其他治疗:
针灸治疗:取穴列缺、尺泽、肺俞、丰隆、足三里,留针30分钟,隔日一次。
中药穴位贴敷:采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制成贴剂,贴敷于肺俞、定喘等穴位,每周2次。
九、指导老师医嘱
1.饮食调理:
忌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多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白粥、蒸南瓜等。
多喝温水,保持室内空气湿润,避免干燥刺激呼吸道。
2.生活起居:
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,适当休息,避免劳累。
戒烟限酒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避免接触烟雾、尘埃等刺激物。
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,如深呼吸、腹式呼吸等,增强肺功能。
3.复诊安排:
一周后复诊,根据病情调整方药及治疗方案。
十、跟诊心得
1.对中医辨证的理解:
通过本次跟诊,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的重要性。慢性支气管炎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,但中医辨证为痰湿阻肺证,治疗以燥湿化痰、宣肺止咳为主,只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,才能准确判断证型,从而对症下药。
2.对指导老师诊疗思路的学习:
老师在诊疗过程中,不仅注重药物治疗,还结合了针灸、中药穴位贴敷等多种方法,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。同时,老师特别强调了患者的生活调理和戒烟的重要性,这让我认识到中医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,更是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,改善生活方式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。
3.自身不足与改进方向:
在病史采集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对患者的吸烟史询问不够详细,今后需要更加注重患者的吸烟史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辨证施治能力。
十一、指导老师点评
1.对跟诊笔记的评价:
跟诊笔记书写较为规范,内容详细,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过程。
2.对学员学习情况的指导:
你在本次跟诊中表现较好,能够基本掌握中医辨证和诊疗思路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,今后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要加强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。
添加客服老师领取免费试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