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启旋教育!

400-880-7076

咨询热线9:30-18:30(周一-周五)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热门推荐 >

跟师笔记丨8月第2期中医师承跟师笔记300篇模板分享,请查收!

更新时间:2025-08-11


  一、跟诊日期:[2025年8月11日]

  二、指导老师:[老师姓名]

  三、跟诊地点:[诊所/医院名称]

  四、患者信息

  姓名:[患者姓名]

  性别:[男/女]

  年龄:[具体年龄]岁

  主诉:皮肤红疹、瘙痒,伴渗液1周

  五、病史采集

  现病史:

  患儿1周前开始出现皮肤红疹,主要集中在面部和四肢,伴有瘙痒,抓挠后出现渗液,局部皮肤破溃。曾在当地诊所就诊,诊断为“湿疹”,给予外用激素药膏,症状稍有缓解,但仍有反复。

  症状表现:皮肤红疹,瘙痒,抓挠后渗液,局部皮肤破溃。

  既往治疗情况:曾使用外用激素药膏,效果不明显。

  伴随症状:烦躁不安,夜间哭闹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。

  生活习惯:近期接触过花粉、宠物毛发,饮食不均衡,偏好甜食。

  近期变化:症状加重,红疹范围扩大,瘙痒剧烈。

  既往史:

  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史。

  无手术史、外伤史。

  无药物过敏史。

  家族史:

 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。

  六、体格检查

  一般情况:

  神志清楚,自主体位,面色稍显潮红,语声洪亮,呼吸平稳。

  舌象:舌质红,苔黄腻。

  脉象:脉滑数。

  专科检查:

  皮肤检查:面部和四肢可见红色丘疹、水疱,部分破溃渗液,抓痕明显。

  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。

  腹部检查:腹部柔软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

  四肢检查:无水肿,手足温暖。

  七、中医辨证分析

  病因:

  患儿近期接触过花粉、宠物毛发,饮食不均衡,偏好甜食,导致湿热内蕴,蕴于肌肤,从而出现皮肤红疹、瘙痒、渗液等症状。

  病机:

  湿热内蕴,蕴于肌肤,故皮肤红疹、瘙痒、抓挠后渗液;湿热下注,故大便溏薄;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,为湿热蕴肤之象。

  证型:

  湿热蕴肤证。

  八、指导老师诊疗方案

  中医诊断:

  疾病诊断:湿疹。

  证候诊断:湿热蕴肤证。

  治法:

  清热利湿,解毒止痒。

  方药:

  方名: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
  药物组成:龙胆草10g,黄芩10g,栀子10g,泽泻10g,车前子10g(包煎),木通6g,生地黄15g,当归10g,柴胡10g,甘草6g。

  煎服方法: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
  其他治疗:

  针灸治疗:取穴曲池、合谷、血海、三阴交,留针30分钟,隔日一次。

  中药外敷: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煎水外敷患处,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。

  生活方式调整: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抓挠。

  九、指导老师医嘱

  饮食调理:

  忌食辛辣、油腻、甜食、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,多吃清淡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绿叶蔬菜、水果等。

  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便秘加重症状。

  生活起居:

  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规律作息。

  适当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做操等,增强体质,促进新陈代谢。

  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。

  复诊安排:

  一周后复诊,根据病情调整方药及治疗方案。

  十、跟诊心得

  对中医辨证的理解:

  通过本次跟诊,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的重要性。小儿湿疹虽是儿科常见病,但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证,治疗以清热利湿、解毒止痒为主。只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,才能准确判断证型,从而对症下药。

  对指导老师诊疗思路的学习:

  老师在诊疗过程中,不仅注重药物治疗,还结合了针灸、中药外敷等多种方法,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。同时,老师特别强调了患者的生活调理和避免过敏原的重要性,这让我认识到中医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,更是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,改善生活方式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。

  自身不足与改进方向:

  在病史采集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对患儿的过敏史和近期饮食情况询问不够详细,今后需要更加注重这些因素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辨证施治能力。

  十一、指导老师点评

  对跟诊笔记的评价:

  跟诊笔记书写较为规范,内容详细,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过程。

  对学员学习情况的指导:

  你在本次跟诊中表现较好,能够基本掌握中医辨证和诊疗思路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,今后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过敏史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要加强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。

扫码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