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启旋教育!

400-880-7076

咨询热线9:30-18:30(周一-周五)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热门推荐 >

2025年中医师承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分享!考生回忆版&答案详解!速看!

更新时间:2025-07-16

  一、基础操作

  1. 舌诊

  操作步骤:

  ① 自然光线,患者伸舌放松;

  ② 观察顺序:舌质(颜色、形态)→ 舌苔(厚薄、颜色、润燥);

  ③ 注意动态变化(如伸卷、颤动)。

  临床意义:

  舌红苔黄→实热证;舌淡苔白→虚寒证;裂纹舌→阴亏;瘀斑→血瘀。

  2. 脉诊

  操作步骤:

  ① 患者掌心向上,腕下垫脉枕;

  ② 医者三指定位:寸(桡骨茎突内侧)、关(掌后高骨)、尺(关后);

  ③ 指法:轻取(举)、中取(寻)、重按(按),每部50动以上。

  常见脉象:

  浮脉→表证;沉脉→里证;弦脉→肝郁;滑脉→痰湿/妊娠。

  3. 指切进针法

  操作步骤:

  ① 左手拇指指甲切压穴位;

  ② 右手持针紧贴指甲缘刺入;

  ③ 适用于短针及重要脏器旁穴位(如睛明穴)。

  目的:固定穴位、减轻疼痛、避开血管。

  4. 足三里出针困难的原因及处理

  原因:体位移动→肌纤维缠绕针体(滞针)。

  处理:

  ① 安抚患者,恢复原体位;

  ② 局部按摩或艾灸放松肌肉;

  ③ 反向捻转退针,切忌暴力拔出;

  ④ 严重时留针10分钟再缓慢退出。

  二、临床答辩

  1. 五味的作用

  辛:发散行气(如麻黄、桂枝);

  甘:补益和中(如黄芪、甘草);

  酸:收敛固涩(如乌梅、白芍);

  苦:燥湿泻火(如黄连、大黄);

  咸:软坚散结(如牡蛎、芒硝);

  淡:渗湿利水(如茯苓、薏苡仁)。

  2. 附子

  性味归经:辛甘大热,有毒;归心、肾、脾经。

  功效:回阳救逆(四逆汤)、补火助阳(右归丸)、散寒止痛(附子理中丸)。

  使用注意:

  ① 先煎30-60分钟减毒;

  ② 阴虚阳亢、孕妇禁用;

  ③ 中毒症状:口麻心悸→需用甘草、生姜解毒。

  3. 六味地黄丸

  组成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(三补);泽泻、丹皮、茯苓(三泻)。

  功效:滋补肾阴。

  主治:肾阴亏虚证(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盗汗遗精)。

  方解:补泻兼施,以补为主;肝脾肾三阴并补。

  4. 肝阳上亢头痛治法、方剂

  治法:平肝潜阳,熄风止痛。

  方剂:天麻钩藤饮(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栀子、黄芩、牛膝等)。

  5. 不寐(心肾不交)辨治

  辨病:不寐(失眠)。

  证型:心肾不交证。

  主症:心烦不眠,心悸多梦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  治法:滋阴降火,交通心肾。

  代表方:黄连阿胶汤(黄连、黄芩、白芍、阿胶、鸡子黄)或交泰丸(黄连、肉桂)。

  6. 崩漏治疗原则及方法

  治疗原则:

  塞流(止血治标)→ 澄源(辨证治本)→ 复旧(调理善后)。

  方法:

  ① 暴崩阶段:固气摄血(独参汤)、针灸隐白穴;

  ② 辨证论治:

  血热→清热固经汤;

  脾虚→固本止崩汤;

  肾虚→左归丸(阴虚)/右归丸(阳虚);

  血瘀→逐瘀止崩汤。

  ③ 善后调理:补肾健脾,周期疗法调整月经。

扫码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