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验分享丨启旋教育师承捷报!三年沉淀,一朝花开,来自江苏上岸学
更新时间:2025-07-14

随着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官网正式发布《2025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合格人员名单》,又一批怀抱中医梦想的学子成功叩开了执业之门。
我们荣幸邀请到启旋教育江苏上岸的学员当归不归(化名),分享他在江苏这条独特师承路径上的耕耘、挑战与最终收获。他的经验,饱含江南医派的底蕴,亦紧扣江苏考情,字字真切,一起来看看吧!
01金榜题名时:三年沉淀,一朝花开
7月,夏木阴阴。当我在网站的查询页面上,清晰地看到自己姓名旁标注着醒目的 “考核合格” 时,心头悬了三年的巨石,终于稳稳落地了。窗外蝉鸣阵阵,仿佛也在为这一刻喝彩。回首三年的跟师抄方、挑灯夜读、反复锤炼技能,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值得。
接到启旋教育“小师哥”的分享邀约时,我正在空调房里帮师父整理医案。今天,我将以一名“过来人”的身份,将我在江苏师承路上的核心经验与2025年备考心得倾囊相授,希望能为正在这条路上跋涉的同道点亮一盏灯。
02循径江南:江苏师承通关的核心三阶
江苏师承之路,既需深研经典,亦需精准把握省情考情。我的成功,离不开对以下三个关键阶段的深刻理解和扎实行动。
1. 筑基之始:慎择明师,合规为先(政策是基石,不容有失)
择师“重匹配、严合规”:
资质核查是铁律: 务必核验导师的《医师资格证书》、《医师执业证书》,确认其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,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满15年(注:此为江苏关键要求,年限需足额计算)且执业地点在江苏。带教名额限制(通常限带2名) 也需提前确认。
专业方向与流派特色: 江苏中医流派纷呈(如孟河医派、吴门医派)。选择导师时,其学术专长与你的学习兴趣、未来执业方向的契合度至关重要。这不仅影响学习深度,也关乎后期临床技能考核的针对性。
(启旋江苏中心的教务老师凭借对省内专家库的深入了解,高效精准地为我匹配了2位完全合规且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候选导师,省去了大量自行摸索的时间与风险。)
公证备案“零瑕疵”:
合同文本须规范: 《江苏省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》必须使用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最新官方模板。任何自行修改或使用非官方版本,都可能埋下隐患。
流程细节重严谨: 公证过程要求严格,需师徒双方携带所有原件到场,并按要求完成录像、签字、按指纹等环节。建议提前与当地有经验的公证处沟通,熟悉流程细节(如衣着要求、表述规范等)。
2. 核心淬炼:深扎临床,厚积薄发(跟师质量决定面试高度)
恩师常言:“跟师笔记,是你学术品格与临床悟性的‘活档案’。” 江苏考核尤其注重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考察,面试环节对跟师记录的真实性、深度、系统性要求极高。
打造“金牌”跟师笔记:
结构化记录,体现深度: 医案记录绝非流水账。我采用 “主诉 - 四诊合参(江苏考官尤重舌诊、脉诊细节) - 辨证思路(体现八纲、脏腑、六经等) - 立法处方(含剂量、煎服法) - 疗效反馈与导师点评” 的框架。重点记录导师对经典条文(如《伤寒论》、《温病条辨》)的灵活运用。
聚焦江苏特色与流派传承: 系统整理导师运用的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诊疗经验或流派技法。例如:孟河医派的用药轻灵醇正、善治内伤杂病;吴门医派在温病诊治上的精妙;或导师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独特心得(如针灸手法、膏方运用)。这是面试脱颖而出的关键“加分项”。
严格量化,真实可溯: 清晰记录每次跟诊的日期、时长(精确到小时),累计需满足江苏省规定的不少于1500小时(通常要求平均分布,不能突击)。保留相关凭证(如门诊日志签名、学习计划表)。
(我历时三年整理的厚厚几大本笔记,系统记录了导师的临证思维和江苏特色经验,在面试答辩时成为强有力的支撑,被考官评价为“有根底、有传承、有思考”。)
3. 决胜之役:精研考纲,靶向冲刺(2025江苏考情新观察)
笔试备考方略:
吃透《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大纲》: 这是命题的“指挥棒”。特别关注:
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、中药学、方剂学、中医内科学、中医外科学、中医妇科学、中医儿科学、针灸学这九门学科的知识必须扎实、成体系。
突出江苏特色内容:
苏派道地药材: 如薄荷(太仓)、茅苍术(茅山)、太子参(句容)、蟾酥等的辨识与应用。
地方常见病诊治: 关注江苏地区高发病(如脾胃病、情志病、湿温病)的辨证论治特色。
重要地方医家与流派: 对孟河四大家(费伯雄、马培之等)、吴门医家(叶天士、薛生白等)的主要学术思想及贡献要有清晰认识。
真题精析,把握脉搏: 深入钻研近几年师承出师考试真题。我的方法是:建立“错题档案”,不仅记录错题,更要溯源到教材具体章节和知识点,分析错误原因,进行精准补漏。
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关键点:
四诊操作尤重细节: 脉诊、舌诊是重中之重。考官可能要求详细描述指下感觉或舌象特征,并据此进行初步辨证。操作需规范,描述需专业、准确。
辨证论治体现思维: 面对病例(或模拟病例),要求快速抓住主症,分析病机,确立治法,选方用药(或针灸等)。思路清晰、逻辑严谨、有理有据(能联系经典或导师经验)是关键。
针灸推拿等外治技术: 熟练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、归经、主治及基本操作(针刺、艾灸、推拿手法)。可能考察具有江苏特色的技法或特定流派的操作要点。
沟通与人文关怀: 在模拟接诊中,体现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。
恩师点津:照亮杏林路的智慧箴言
03临考前夕,恩师赠我三句话,如明灯指引:
“读经典,要如园中赏景,既要见亭台楼阁(整体框架),也要品一砖一瓦(细节精微)。《温热论》的‘卫气营血’,就是你的‘导游图’。” 强调系统学习与细节把握并重。
“考官是阅病无数的‘老码头’,你肚里有没有‘真货’,几句话就能听出斤两。多想想‘我师父遇到这个证是怎么思考的?’” 提醒面试时展现真实的临床思维和跟师所得,避免空洞背书。
“备考如春水煎茶,火候急不得,也慢不得。日日行,不怕千万里。” 强调持之以恒,按计划稳步推进,保持心态平和。
以上就是当归师兄给大家分享的三年师承备考经验了,大家如果还有什么关于江苏传统医学师承备考的相关问题,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也可以添加客服老师咨询!
